香港文匯報訊 位於將軍澳的本港首間中醫醫院將於12月11日分階段投入服務,首年設有25個日間住院床位,分上下午時段每節4個小時。香港中醫醫院行政總監卞兆祥今(19日)晨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指,中醫會以多重方式、密集式治療痛症,所需時間較長,所以日間住院是更合適的做法。醫衞局指,大部分服務都獲政府資助,收費屬市民可負擔水平。
卞兆祥指,「很多時中醫視痛症是受了寒氣、風寒,寒濕,且較重。重的時候會用熏蒸方法(治療),把寒氣迫出來、蒸出來,鬆解肌肉疼痛情況,有時可能需要做物理治療。加起來看,我們有中醫診症、有檢查化驗、有熏蒸、有物理治療,這種情況下治療過程是複雜的。」故所需時間較長,日間住院是更合適的做法。
張偉麟:大部分服務有資助 收費屬可負擔水平
醫衞局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在同一節目上強調,獲政府資助後,中醫院的全科門診每次收費180元,日間住院則為每次450元,兩項收費均包含醫師診症、檢查和藥物,認為收費屬一般市民可負擔水平,「日間住院即是4個小時,早上也好,下午也好,第一次一定見中醫師,在走之前中醫師會檢視治療效果,可能看兩次診。如果需要有中西醫協作,有西醫幫忙看病,再看西醫,一定會有中醫手段幫忙處理。例如做針灸、浸浴,做物理治療,中間又可能抽血、照X光,這些全部都是450元包含的,除開都是一小時都是100元左右。」
張偉麟指,中醫院共設六個科目,病人患有特別病症,可尋找專門的分科診症,除西醫有專科外,中醫也要「做得專」,日後中西醫診所也可轉介病人到中醫院。
醫院計劃專治23種專病 包括痛症、眼底黃班等
卞兆祥亦指,中醫院計劃專治23種專病,包括痛症、眼底黃班、不孕不育、皮膚病等;而香港是高齡社會,中醫院亦會治理老人病,以中醫「治未病」的概念,改善病人整體的症狀。
張偉麟重申,中醫院是政府直屬管理的醫院,並非醫管局轄下,亦非私立醫院,而是以公私營合作模式,委托浸會大學營運,局方會監管運作,首要的任務是推動香港的中醫藥發展。
他續指,中西醫雖有互相不了解的問題,但並非不可跨越,如果有合作方案,知道對方的治療為病人帶出哪些效果及影響,就能夠協調,醫院採取中西醫協作模式營運,會有跨專業的醫護人員,包括物理治療及言語治療等專職醫療人員,院內亦可能會以兼職模式聘請西醫專科醫生,認為由於有關新範疇可以開發,相信對業界有吸引。
他重申,中西醫協作模式是醫院主力,強調如果要走向世界,就要先訂立模式,然後外國就可以到香港參考有關做法。
卞兆祥:中西醫協作累積個案 形成臨床模式作推廣
卞兆祥亦指出,醫院採取全中醫服務、中醫為主,以至中西醫協作三種模式,如果過程中主診的中醫發覺有中西醫合作的需求,就會請西醫團隊參與討論哪種治療方法最好,期望透過中西醫協作方法不斷累積個案,形成臨床的模式,就可以推廣到更多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