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文匯報訊 家長組織Look Up Hong Kong的調查顯示,逾75%受訪者家長「機不離手」,三分二更承認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,影響了身心健康、工作和生活;並憂慮自己孩子過早接觸數碼產品有損身心健康;調查又顯示,對推遲孩子使用智能手機的年齡到至少14歲,以及推行零手機校園等倡議表示支持;但現實是孩子首次擁有智能手機的平均年齡僅為9歲。Look Up Hong Kong推出覆蓋全港逾千間中小學的網上協議家長承諾行動,逾85%家長表示有意參與,全港亦已有80多所學校推行家長承諾行動。
在651名受訪家長中,四分三受訪家長認為,推遲使用智能手機會對孩子產生正面影響,過半受訪者同意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不利孩子身心健康,主要擔憂是網絡安全威脅、身心健康風險、影響學業,以及成癮的可能性。但調查郤顯示,現實是幾乎所有兒童(98%)在14歲時都擁有智能手機(6至10歲相關比率為52%,11至13歲相關比率為86%),首次擁有智能手機的平均年齡僅為9歲。
首次擁有智能手機的平均年齡僅為9歲
本身為臨床心理學家的Look Up Hong Kong顧問藍兆雅表示,這些科技是家庭矛盾的導火線,有超過80%家長曾因使用問題發生過爭執,亦令兒童面臨嚴重風險,包括25%兒童曾被陌生人接觸,6至10歲兒童中有13%接觸過不當成人內容。
三分二家長支持以16歲作為使用社交媒體起點
Look Up Hong Kong的四大倡議,包括:第一、推遲孩子使用智能手機的年齡到至少14歲;有四分之三受訪家長支持以14歲作為分界。第二、推遲孩子使用社交媒體的年齡到至少16歲──過早使用社交媒體使焦慮、身體形象和網絡風險問題激增;約三分之二受訪家長支持以16歲作為起點。第三、提倡「零智能手機」校園和活動──上學日禁用手機有助提高專注力、加強朋輩間聯繫,提升學業表現;89%受訪者支持學校範圍限制使用智能手機。第四、支持戶外活動、自由玩樂和現實世界體驗──增強自主性、社交能力、抗逆力及自我管理能力。許多香港兒童(34%)每周只有一次(甚至沒有)校外戶外活動。
推出覆蓋全港逾千間中小學家長承諾行動
對於獨力應對數碼挑戰,家長們感到力不從心,就連是否給孩子智能手機也使他們壓力爆煲,因為「出面人人都有一部」。Look Up Hong Kong推出覆蓋全港逾千間中小學的網上協議家長承諾行動,家長可簽署以示承諾推遲孩子使用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年齡,更可看到孩子的學校和班級中有多少人簽署承諾書,透過學校社群與志同道合家長聯繫。
兒科醫生Vivian Mark指,倡議並非要向科技說不,是為保護孩子關鍵的成長歲月,保障他們當下和未來的健康。她指,在日常診症中,看到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如何影響心理健康(睡眠不足、焦慮、抑鬱、專注力下降、行為與情緒管理問題、飲食失調)和身體健康(肥胖、肌肉骨骼疾病、缺乏運動、眼睛不適及近視)。
Look Up Hong Kong的梁紫嫣強調,科技應當成為兒童發展的助力,而非令他們終日沉迷。當家長意識到問題所在並達到共識,對推遲孩子使用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就會容易得多,孩子也不會再感到被孤立。家長和照顧者在這方面需獲得支援,從而建立健康的科技使用習慣,並作出自信、明智之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