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网消息:这个国庆中秋假期,非遗成为各地景区景点重点展示的内容。在山西省忻州市的忻州古城内,打铁花等各类非遗民俗节目火热上演,特色小吃街人潮涌动,呈现出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。
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。在忻州古城内,国家级非遗表演打铁花火热上演。1600℃的铁水在表演者的木勺与击板间飞舞,刹那间夜空被点亮成金色的海洋。夜幕下,忻州古城的美食一条街内更是人声鼎沸,荞面饸烙、定襄蒸肉、七盔八碗,在当地特色的小吃门店前,游客们早早就排起了长队,争相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。
据统计,截至10月3日,山西忻州古城客流量日均已突破11万人。
广东深圳:水下非遗 别样国潮风情献礼国庆
在深圳,当地海洋馆将非遗沙头角鱼灯舞搬进水下,水下表演传递了别样的国潮风情,也让游客有了一份独特的仪式感。
在深圳这家海洋馆的巨型展缸内,演员手持传统鱼灯率先出现,鱼灯伴随水下真实鱼群游弋向前。幽暗的水下,鱼鳞的彩绘在光线穿透下显得层次分明。随后,一条长约15米的龙灯从暗处游出,表演者利用潜水鳍缓慢而有力地踢水,带动龙身做出蜿蜒、盘旋和翻转的动作,水流也被龙身扰动,共同构成一个充满力量感与动态平衡的水下世界。
不一会,几名潜水员缓缓潜入水下,73平米的巨幅五星红旗徐徐展开出现在观众面前,游客们纷纷举起了手里的小红旗,这时现场的气氛也达到高潮。
非遗+机器人 解锁文旅新体验
假期里,非遗体验持续火爆。传承非遗的同时,各地也在创新体验场景和业态,提供更高品质的文旅供给。在江苏盐城建湖县的九龙口淮剧小镇,“传统艺术+现代科技”的创意碰撞正精彩上演。
景区打破杂技与淮剧的单一展演模式,创新推出“杂技《盐・运》+淮剧机器人”的组合表演,舞狮的机器人、扮上戏服的机器人吸引了游客的目光。景区还围绕核心演出配套非遗市集、特色餐饮、手工体验等消费场景,以“观演+消费”的沉浸式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,创意打造出一批消费新场景,持续激活消费活力。
江西吉安:活动精彩纷呈让游客欢乐加倍
在江西吉安吉州窑,一场以开窑为引,串联非遗体验、特色美食与陶瓷集市等多元场景的文旅活动,让游客在沉浸体验中获得满满快乐。
活动现场,以传统龙窑柴烧方式烧制的陶瓷作品在国庆假期精彩亮相。匠人匠心凝于温润釉色与典雅造型中,游客纷纷驻足赞叹。
在古街上,舞蹈快闪、巡游等互动项目人气高涨,猜灯谜、蹴鞠、投壶等传统游戏也吸引大量游客参与体验。还有特色小吃品鉴会,汇集当地多个乡镇美食。此外,陶瓷集市也成为热门打卡点,游客既可选购陶瓷工艺品,也可亲手体验制作。
通过系列活动,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,更以“文化+体验+消费”模式激活假日经济,推动非遗传承与文旅消费双向赋能。